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2023-03-22 02:45:10
(资料图)
董希淼(招联首席研究员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)
日前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,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。3月20日,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公布,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分别为3.65%、4.30%,均与上月持平。降准虽然突然但具有必要性,而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。下一步,货币政策应继续加大实施力度,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,促进经济社会复苏。
本次降准是2022年12月以来4个月之内第二次降准,是2023年第一次降准,在形式上为全面降准。应该说,此次降准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。从降准时机看,的确不在市场预料之中。3月15日央行加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(MLF),MLF已是连续4个月超量续作,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。一般认为,央行在短期内降准概率较低,因此本次降准超出预期。
但此次降准仍然具有一定必要性。从短期因素看,1月和2月人民币贷款增长迅猛,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显著增加。而前两月虽然企业贷款增长较好,但居民贷款增长乏力,需求仍然不足,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正当其时。从价格因素看,MLF虽然加量续作,但对银行来说成本相对较高,而降准作用更加突出。
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降准,表明降准不只是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这一功能。全面降准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。第一,向银行体系释放中长期流动性,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。如此次降准,向银行释放中长期资金约5500亿元。第二,降低银行资金成本,稳住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有所抬升的势头,增强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持续性。此次降准,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70亿元。第三,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,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对经济复苏的预期,同时引导银行更好地助力稳增长、促发展。
央行宣布降准之后,市场预期本月LPR将有所下降。但3月20日两个期限品种的LPR均与上月持平。这是LPR自2022年8月下降之后,连续7个月维持不变。3月15日央行开展MLF和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分别为2.75%、2.00%,均与上月持平。LPR由两部分组成,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加点,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中标利率。一般而言,MLF中标利率如果未变,LPR调整的可能性较小。本月MLF中标利率未变,已经意味着本月LPR下降的可能性较低,因此本月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。而且,今年以来信贷扩张过快导致银行负债压力加大、成本增加。如近期银行同业存单量价齐升,3月1日至15日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.66%,高于1月2.45%、2月2.58%的平均利率水平。在这种情况下,银行减少加点的动力不足。
今年以来,一系列稳增长、促发展的措施加快出台,1—2月信贷增长远超预期,经济恢复态势不断稳固。下一步是否需要调降政策利率、引导市场利率下降,还需要继续观察。此外,本月LPR维持不变,还可能考虑到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内外均衡等问题。2022年以来,我国LPR已经下降3次,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。而在美国仍然进行加息的情况下,LPR维持不变,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。
但是,3月27日降准落地之后,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增加,资金成本下降,银行减少加点或有动力和空间。因此,下一步LPR仍有下降的可能。1—2月虽然信贷增长迅猛但仍然呈现“企业强,居民弱”的格局,住户贷款增长较为缓慢,居民部门消费和投资需求低迷。应高度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、需求不足等问题,继续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,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,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,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同时,应加快采取综合措施,努力扩大就业,增加居民收入,提振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,稳住和扩大居民日常消费和大宗消费。
作为近年来少数几个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,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虽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但一直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,并未超发货币,未实施“大水漫灌”等宽松手段。而且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,从2月数据看,CPI同比仅上涨1%,通胀形势温和可控,未来通胀压力并不大。此次降准之后,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.6%,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。因此,未来降准仍有一定空间。同时,央行应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,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。从全球看,近期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及瑞士信贷风险事件等,在一定范围内推高了恐慌情绪,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。我国货币政策应坚持内外均衡、以我为主的原则,继续进行适时适度调整,以更好地应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多重挑战,更好地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,助力经济增长和风险防范。
关键词: